Skip to main content

大众对篆刻审美风尚的形成

篆刻审美风尚的形成,对于篆刻艺术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。没有篆刻艺术审美的广泛的大众基础,篆刻审美的发展成熟就不可能。篆刻艺术由于具有广泛的实用性和审美性,因之在社会上得到众多的喜好者和欣赏者。反过来,由于广大欣赏者、实用者的需要,又促进和提高其创作产品的艺术水平。

手工篆刻

秦汉时期制作印章,主要在于实用,但是已非常重视美的表现。至元、明、清时代用途扩展了,内容增加到斋馆、图书、收藏、诗词句、警句等等。尤其是明代中叶以后,中国社会资本主义萌芽,社会交往更为频繁,经济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,人们思想的解放,在艺术上的审美要求也出现了更高的要求,对篆刻艺术的喜嗜之风更为盛行。

周亮工《印人传》中记述:“时谼中为南司马,过公见石累累,心喜之……谼中乃索其石满百去,半以属公,半浼公落墨,而使何主臣镌之……”竟有为求名家一印,欲将“国子监博士”由南京调往北京。还有以得一名家印为荣,如何雪渔“盖往塞上,尽交蒯缑、遍历诸边塞,大将军而下,皆以得一印为荣,橐金且满,复归秣陵……”这些例举可以说明,明代时帝王、宰相、将军等文武官员对篆刻艺术的喜好,也说明篆刻艺术的魅力。

在人民大众的日常生活中,更可到处见到篆刻印章的广泛应用,如商业汇兑,要以印鉴为凭证,文书契约,要用印章方能生效,甚至陶瓷制品的壶、碗、瓶、盘的底部,都印有作者或窑厂的印记,以示信用……可以说篆刻印章,不论是在官场、在民间,在政治、经济、文化等各个领域,各个角落都作为凭证或观赏品而被使用。

因之,当时的篆刻印人都在不同程度地追求作品的艺术效果,随着时间的流逝,造诣也就不断地提高。由于优秀作品的大量出现,促使了大众的审美能力逐渐提髙。在这种相互认识了解,又相互促进提高的过程中,不断使创作和欣赏相互作用,促使篆刻艺术在明清时代更趋千成熟。